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7月1日正式施行的《湖南省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條例》,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守護注入了法治的力量,意義非凡且正當其時。
青少年心理健康絕非家庭與學校的“家務私事”,而是關乎社會肌理、時代發展的公共議題。一份《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顯示,我國17歲以下群體中約3000萬兒童青少年受各種心理障礙困擾。當下,青少年心理問題呈現低齡化、復雜化趨勢,家庭變故、學業競爭、網絡信息沖擊等都可能成為誘因。若不能及時、精準、有效地介入干預,這些心理問題可能如暗流涌動,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引發令人痛心的悲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今年1月,《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要求“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監測預警系統,分學段完善服務工作機制”?!逗鲜〈龠M學生心理健康條例》的出臺,正是直面社會痛點、回應民眾關切的有力之舉。
條例的落地生根,關鍵在凝聚各方力量。學校需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學。比如衡南縣打造的“心育綠洲”,通過“八個一”模式,從全員普查、一生一檔到危機干預、心理輔導室建設等,為縣域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使當地學生抑郁傾向、中度焦慮比例低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家庭則是孩子心靈的原鄉。比如第五條第二款明確,留守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加強與被監護人所在學校的溝通;與被監護人至少每周聯系交流一次等。父母的耐心傾聽與引導,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建立自信。父母即便與孩子相隔兩地,也要盡可能地用愛與耐心滋養出孩子的健全人格。政府則應完善政策保障、加大資金投入、整合社會資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事業開展提供統籌引領。
該條例的施行,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織密了法治保護網。這不僅是對個體成長的深情呵護,更是對社會責任的深遠擔當。
?。ㄎ?楊興東)